4月12日,记者从沈阳海关和大连海关了解到,全省各级海关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制度,通关效率进一步提升,各地出口通关时间全部进入1小时之内,推进了全省营商环境建设。
在沈阳关区,各级海关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通关一体化、“两中心、三制度”业务改革,从优化现场审单、深化征管改革、完善风险布控、推进信用管理等11个方面入手,实施“一次申报、分步处置”、企业自报自缴等措施,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在享受较多优惠政策和服务的综合保税区,针对沈飞民机、特变电工、华晨宝马等企业物流流向特点和通关时效需求,海关依托区内功能优势开展了“集报集缴”创新监管模式。企业可在进口货物到货当天就完成进区、出区手续,并运送回厂,等到集中申报的周期到来后再集中办理报关和纳税手续,不仅节省了企业的时间成本,达到企业零库存的要求,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滞港、运输等成本。据统计,“集报集缴”制度创新使企业通关时间从原来的3至4天缩短到1天以内,通关综合成本降低40%,受益的通关货物价值累计已达4.98亿元人民币、涉及税款1.16亿元人民币。
另外,沈阳关区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取消异地加工贸易审核、简化加工贸易企业报核程序等改革,缩减加工贸易企业异地备案核批时间6个工作日,为企业节约报关单证收集时间至少10个工作日。目前,沈阳关区平均进口通关时间为10.76小时,同比压缩48.86%,比全国平均通关时间低32.22%;平均出口通关时间仅为0.9小时,同比压缩48.6%,比全国平均通关时间低18.43%。
在大连,海关将“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压缩通关时间1/3”作为推动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从10个方面提出了30条具体措施,科学调配人力资源,并设立了通关效率考核评估机制。据统计,目前大连海关进口通关时间仅为4.25小时,同比压缩85.08%;出口通关时间为0.86小时,同比压缩76.88%。
效率提高了,思路更活了,新贸易形态也具备了发展条件。在大连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里,海关适时推出了委内加工政策,即允许企业由过去只能单向出口变为同时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从而有效推动辖区企业化解产能过剩难题,现已有8家企业申请开展此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