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的版图中:很少有哪个区县,能像沈阳铁西这样,吸引如此多的目光,其大落大起几乎浓缩了一部中国现代工业史。
沈阳铁西,曾被称作“共和国装备部”,是我国国有企业最集中的重工业基地。 10年前,国家振兴东北战略出台前夕,香港一家媒体以《下岗之城愁满容》为题,整版报道铁西:千余家国企95%亏损,30万产业工人13万人下岗待业。
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辽宁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铁西区在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大背景下,经历大阵痛,实现大发展,重新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铁西已成东北地区首个“千百亿”的经济强区:地方生产总值过1000亿元,公共财政过100亿元,44种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
冲出“东北现象”樊笼,书写“铁西奇迹”
5月24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铁西工厂开业,规划总产能30万辆,总投资额达15亿欧元。至此,在铁西投资的全球500强企业增至45家。
外企多,内企强。沈阳机床销售收入跃居行业世界第一,沈阳鼓风机集团等6户企业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世界级重大装备产品已达51个。
工业强,城区靓。初夏傍晚,漫步在铁西区,城区流光溢彩,街道疏朗整洁,大厦错落有致……这是一个现代化的繁华都市,哪里寻得到重工业区“傻大黑粗”的踪迹?
这是一个奇迹!因为,这里曾是“闻名遐迩”的世界重度污染区;因下岗待业工人众多,被讥讽为中国最大“工人度假村”。可如今,这里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是联合国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获得者。
铁西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建设起来的老工业基地,经过50余年重点建设,形成了以机械工业为主,涵盖机床、重矿设备、通用机械、电力机械等工业门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铁西工业区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到上世纪末,区内国有企业90%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30万产业工人中有13万人下岗,10万下岗职工没有社会保障;群众上访频繁,社会稳定受到威胁。 “当时大多数企业被称为‘三资企业’,‘五一’、‘十一’、春节三个节日能开全资,其他月份开一半工资或者更低。 ”沈阳市老劳模苗胜涛回忆。
“那时,我们是全国上访第一区,下岗第一区。”沈阳市委常委、铁西区委书记李继安说,“转折契机出现在2002年6月18日,沈阳市委决定将铁西区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享受市级管理权限,并被赋予区域内土地出让审批权和土地出让金收益及配套费支配权两项优惠政策。”
“当时两家都异常困难。老铁西区企业想改建没有地方;开发区想发展引不来企业。 ”铁西区区长李松林说,“两家合署办公,一个脑袋决策,让后来的东搬西建、腾笼换鸟成为可能。 ”
更大的机遇来自于2003年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铁西抓住这一契机,大刀阔斧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利用土地级差优势,克服重重困难,实施“东搬西建”,将城区工业企业搬迁至开发区,利用土地出让资金进行新厂区建设、技术改造,而老城区植入新型服务业。
双赢局面在意料之中。 2002年之前,40多平方公里的铁西老城区只有一个“铁西百货”,二、三产业比例为95∶5。如今,铁西区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70∶30。沈阳开发区崛起了一个世界级制造基地;铁西老城区成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2011年,铁西区地方生产总值过1000亿元,公共财政过100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13和14倍。
“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产业怎么摆、企业怎么改、包袱怎么甩五大问题,是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普遍遇到的问题。铁西区很好地破解了这些问题,冲破了‘东北现象’樊笼,浴火重生。”辽宁省社科院省情研究所所长梁启东说。
跨越:瞄准世界先进,装备大区迈向装备强区
4月16日,装配沈阳机床集团自主研发的飞阳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首次亮相第七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
“解决了飞阳数控系统的产业化问题,就解决了机床产业‘中国制造’最核心的动力问题。”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说,集团2011年销售收入180亿元,跃居世界机床行业首位,产品升级为中高档数控机床。
出沈阳西二环,一路向西,几十公里的沈西工业走廊,有沈阳机床、北方重工、沈阳鼓风机、沈阳远大、沈阳变压器等20余家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宝马、米其林、日本精工等45家世界500强也在此集聚。
“装备制造业关乎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这是铁西区的看家本领、价值所在和责任所系。 ”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最集中的区域,曾生产出500个“共和国第一”的铁西区,现在瞄准的是世界一流,要实现从有到精,从大到强的转变。
2009年底,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铁西区建设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今年春节后,广东阳江核电站传来好消息:沈阳鼓风机集团制造的海水循环泵试水通车顺利完成,这是国内首台核电站常规岛用大型海水循环泵,填补了我国重大装备空白;今年1月推出的首台国产20兆瓦电驱压缩机组,使我国企业和产品进入了该领域的世界先进行列。
而沈阳远大作为中国幕墙工程的领军企业,正在全球地标建筑中“攻城拔寨”。中标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投资中心总部大厦––ABP工程,让世界同行业赞叹。蚕蛹造型的ABP工程,楼外披着会“跳舞”的幕墙––白天,可360度调整的幕墙能够随着温度转动,像向日葵一样“追逐”阳光,或者像含羞草一样躲避阳光;夜晚,利用幕墙内高能效发电机在白天吸取的太阳能量,通过LED灯跳出光线舞蹈。这项工程内的幕墙包括2098个遮阳伞与灯带,而没有一樘遮阳伞是完全相同的。日前,2098把遮阳伞已全部安装完成。
铁西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目前的铁西区,拥有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省级技术中心、1个国家数控机床重点实验室;在输变电、冶金矿山、石化设备等重大产品领域,世界级重大装备产品已达51个,有44个拳头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同行业之首,18种产品位居国际前10位。在三峡大坝、京沪高铁、大连红沿河核电站……只要有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的项目,就有铁西的重大装备。
制造行业的跨国公司巨头也纷至沓来。面对众多选择,宝马集团将全球最先进的新工厂和欧洲之外的唯一一个发动机生产厂落户铁西,集团董事长雷瑟夫解释:“这里有世界级工业基础、教育良好的优秀人才以及可以信赖的伙伴和政府。 ”
华晨宝马新工厂总投资达15亿欧元,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2012年产能为10万辆,明年将达到20万辆,将来如果市场需求继续扩大,还有潜力使沈阳两家宝马工厂总产能达40万辆。
新工厂最大的亮点是环保节能。这里有全世界能耗最低的喷漆车间,能耗只有传统喷漆车间的1/3,而喷漆车间通常要消耗汽车制造过程中70%的能源。冲压车间通过自然通风和废热回收技术,每年可节电5.7亿度。建筑方面的环保技术,使每生产一辆车的平均碳排放量降低32%。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说:“我们的成功经验是一定要坚持本土化,要融入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在中国建设一座最先进、最环保的工厂,这样才能跟上持续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
2011年,铁西实现工业总产值2670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总产值1862亿元,沈阳机床、沈阳远大、沈阳鼓风机等6家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铁西正从装备大区跨向装备强区。
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在铁西区的重型文化广场上,矗立着一个26米高的巨型雕塑––两个“持钎人”挥舞着钢铁手臂,在“炼钢炉”旁劳作。
“铁西把工人的雕像摆在这么中心的位置,说明了铁西工人在决策者和群众心目中的位置。 ”铁西区文体旅游局局长申维民说。
在铁西区,处处可以感受到重工氛围,可以体会到独特的劳模文化:劳动公园有一组巨大的浮雕,是铁西区“全国劳模”的头像;有专门针对各级劳模按成本价出售的“劳模社区”;有专门面向困难职工救援的绿色通道……
“铁西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离不开广大职工的支持。 10余万职工以主人翁精神,承受了体制转轨、结构转型的阵痛,为改革发展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继安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来,铁西区委、区政府始终怀有感恩之心,不忘回报产业工人,努力让振兴发展建设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
边发展边惠民。在工业领域创造无数第一的铁西,在社会建设领域和民生工程领域,也创造出多个第一: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相衔接的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完成160万平方米老工业区棚户区改造,6万多户产业工人家庭改善居住条件;在全国率先成立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中心,率先实施对困难群众进行梯次救助制度……
“我们劳模社区2005年开始动迁,以前社区居民居住的是大走廊的3层苏式红砖闷顶楼房,几家共用一个厨房,转身都转不过来,油烟熏天,不是今天停水就是明天停电,暖气也不热。回迁以后,很多人是几万元买了楼,前后对比,简直是两种生活! ”铁西区工人村街道劳模社区书记宋志军说。
“针对一些生活困难的特殊家庭,铁西建立了应急救助通道。区财政每年给每个办事处拨付15万元救助款,3年来已救助几万人次。”区民政局局长姜学军说。
自2002年起,铁西区财政投资5亿元,先后建设了文化广场、文化馆、图书馆等一批设施现代、功能齐全的大型公共文化活动场馆,群众出家门步行不超过1000米,就有活动场所和健身器材。
工业是铁西的符号,也是铁西的价值。铁西区以文化自觉的理念,大力抢救工业文化遗存,塑造和弘扬铁西特色文化,先后投巨资保护修建了中国工业博物馆、铸造博物馆、建设大路工业雕塑走廊、重型文化广场、工人村生活馆等一批宝贵的工业遗存。
“更重要的是铁西人老工业基地的成就感、自豪感重新焕发;一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的情绪烟消云散;‘合力拼搏、埋头苦干、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铁西精神成为铁西人的共同性格。 ”李继安说,“这将成为我们在奔向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征程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