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辽宁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经济发展 > > 内容

化解过剩与工业节能双轮驱动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5-08-12 17:12:20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提供支撑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工业发展任务极其繁重。

  提升企业内生动力 

  在党和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下,工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绿色发展,不仅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还是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工业企业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从长远来看,工业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意义重大。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工业化解过剩产能以及节能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分工部署,工业领域16个重点行业2014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好地得到完成。淘汰落后炼钢产能3110万吨、水泥8100万吨、平板玻璃3760万重量箱,圆满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2011~2014年,累计淘汰落后炼钢产能7700万吨、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6亿吨、平板玻璃1.5亿重量箱,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务。

  与此同时,衡量节能减排是否取得实效的刚性指标也表现出积极态势。其中,2014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分别降低7%和5.8%。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有望再降4%,届时即可完成“十二五”累计下降21%的预期目标。“十二五”前4年,工业能耗、水耗累计下降21%和28%左右,基本实现“十二五”目标。而根据环保部对“十二五”前三年污染物减排统计结果,除氮氧化物减排目标完成规划目标略有难度之外,工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排放消减率三项指标2013年均已基本完成。 

  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成立以来,一直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狠抓化解过剩产能、工业节能减排,为雾霾治理、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以推进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扎实推动工业领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引导企业生产更多更好的环境友好型产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成绩,实际上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回顾以往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工业在为经济和社会提供原材料和产品,支撑社会加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为发展增添了许多隐忧。

  当前,不断增多的大气污染现象为中国传统发展模式再次敲响了警钟。全社会对于“碧水蓝天”的期待,时刻都在提醒我们,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在这期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国外产业变革的严峻挑战。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工业解压突围的惟一办法,就是要进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性选择。从这一点上说,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是时代赋予工信部的历史责任和重担。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在绿色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不断推进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加强重大节能技术装备的研发利用,大力发展能源综合利用和分步式能源,强化铅汞等重污染源的治理,提升行业的污染治理水平。在循环方面,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推进大中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机电产业再制造,不断推动重点原材料再生循环利用。

  而在低碳方面,则是不断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和工业园区节能管理,完善重点产品能效标准和标杆指标体系,开展企业产品能效水平的对标达标,以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消耗型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低碳技术试点,推动建设了一批低碳工业园区。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不断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加强协调配合,研究建立了严格标准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机制;落实产能置换,构建了淘汰落后与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机制等。

  应该说,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我们寄望未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相关部门能够肩负全社会的期望,继续沿着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稳步前行,顺应时代潮流,为工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上一篇:2014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和2015年形势展望
下一篇:2014年汽车商品进出口总体保持增长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