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关于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新闻出版广电战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努力发展壮大产业实力,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全省新闻出版广电战线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为“十三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服务大局能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广播电视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全力以赴做好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党9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组织出版制作了一系列坚守阵地、把握导向、凝聚共识、弘扬主旋律的好作品,有65部图书、11种音像和电子出版物、18个广播电视节目栏目、11部电视剧、3部电影、5部动画片、4部纪录片获国家级奖项。82部图书、6种音像和电子出版物被列为各类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计划。入选全国百强报刊9家(次),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68种,全国科技核心期刊75种,进入CSSCI数据库期刊8种,进入EI数据库期刊4种。实施了导向安全工程,落实导向安全责任,行业监管工作明显加强,安全播出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490万盘(册),查处侵权盗版案件769起,打掉非法电台352个,查没、拆除非法卫星接收设施1.2万套,组织万名新闻从业人员签署了自觉抵制虚假新闻“承诺书”活动,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2.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十二五”时期,图书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圆满完成,全省17家图书出版单位全部完成转企改制任务。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69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基本完成事转企改革,占应转企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总数的92%。由辽宁北方报刊出版中心转企组建的辽宁北方期刊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辽宁日报新媒体集团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方面迈出坚实步伐,2015年6月16日成功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为传统党报在全媒体时代借力外界资源、打通投融资渠道,实现传播渠道、传播模式、传播手段升级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落实报刊退出机制常态化,退出报刊25种,报刊结构进一步优化。推进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体制改革工作,2012年底,全省14个地级市全部完成两台合并。全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省本级资产完成注入,按照“四个统一”要求,建立完善了现代企业体制机制。行政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原省新闻出版局和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两局”合一,成功实现职能融合、工作融合、人员融合和思想融合。行政审批改革取得新进展,取消省级行政审批事项15项,下放9项,将10项行政审批事项调整为工商登记后置审批,1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
3.产品品种更加丰富,产业实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末,全省出版图书11325种,比“十一五”末增长20%;图书出版总印数109674千册,较“十一五”末减少39096千册,下降26.5%;图书出版总印张917826千印张,较“十一五”末增加112125千印张,增长14%;总码洋17.4亿元。报纸总印张506万千印张,较“十一五”末减少36万千印张,年均下降1.6% ;报纸总印数13.3亿份,较“十一五”末减少2.26亿份,年均下降3.6%;全省期刊总印张40.06万千印张,较“十一五”末减少26.4万千印张,年均下降10%;期刊总印数1.25亿册,较“十一五”末增加0.34亿册,年均增长9.3%。出版音像电子出版物738种,比“十一五”末减少1266种,下降63%。2015年全省制作广播节目389989小时、电视节目178639小时。“十二五”期间,电视剧产量38部1339集,电影13部。优秀报刊发行量实现快速增长,《数学周报》、《教育周报》、《共产党员》、《党建文汇》等4种报刊期发量均超百万份,居全国同类报刊前列。
印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按照“一个基地,多个园区”方式建设的辽宁国家印刷产业基地正式落地,以园区化建设带动印刷产业集团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基本形成,并取得较好发展。截至“十二五”末,辽宁国家印刷产业基地沈阳园区引进项目120余个,生产型企业近100家,引进印刷企业74家,2015年实现工业总生产值121.6亿元,利税4.2亿元;沈抚新城园区引进民营书业项目3家,引入印刷项目9家,建成投产4家,签约落地项目5个,2015年实现工业总生产值25亿元;丹桓园区引进项目15个,印刷和包装装潢企业10家,重点推进“石头纸”和纳米制版机项目,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4亿元,利税3.25亿元;营盘园区重点推进大族冠华印刷机制造项目,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35亿元,利税0.97亿元。截至“十二五”末,我省印刷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工作基本完成,全省印刷业已实现由传统生产加工型向综合服务型的转变。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省共有无线台站143座,其中34座中波台,109座调频电视转播台,100瓦以上的发射机646部,发射总功率4738KW。有电视发射机307部,调频发射机237部,中波发射机102部,广播综合覆盖率98.78%,电视综合覆盖率98.85%。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总长125043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达1100万户,入户率达76.9%,其中数字用户达到600万,宽带用户30万。辽台综合频道高清节目于2014年7月7日零时正式上星传输,并相继在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入网播出,实现了省内各市的全面覆盖。省本级干线网络资产、业务顺利交接,有线电视网络市级网络整合基本完成。
电影产业发展迅速。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城市影院数量已经达到207家、银幕1205块,分别比“十一五”末的59家影院、277块银幕增长251%、335%。票房总量迅速增长,2010年全省票房收入3.7亿,2015年全省影院票房收益突破15亿元,是2010年的3倍。院线规模迅速扩容,目前,在我省运营的城市院线数量21条,比2010年翻了一番。我省城市电影票房收入位居全国第9位,列东三省首位。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等新媒体不断发展壮大。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与发展,我省目前共有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18家,业务涉及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IPTV集成播控、手机电视内容提供和集成播控、移动数字电视等方面。截至2015年底,我省已有5000余台公交车安装移动电视,终端显示设施达10000余个,日均影响出行乘客500万人次以上;IPTV业务已在沈阳、大连、盘锦3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投入运营,目前用户总量已达46.5万户,活跃用户40万;手机电视业务也已完成与三大运营商的对接,为超过30家内容合作机构提供集成播控服务,日平均活跃用户达到500万户,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000万。
新闻出版广电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末,全行业总产值达到480亿元,其中,图书出版总产值18亿元,报刊业经营总收入22亿元,印刷业总产值279亿元,出版物销售总码洋78亿元;数字电视用户达到600万,实现收入27亿;广播电视设备器材生产企业13家,收入11亿;电视广告收入23亿元,电视购物营业额达到7亿元,年度票房达到15亿元。
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安排财政资金9200多万元,用于全省农家书屋藏书的更新,共为11762个农家书屋更新藏书700多种,660多万册,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得到新的提升,农家书屋补充更新藏书步入常态化发展阶段。启动实施城市社区书屋建设工作,建成城市社区书屋3977个,实现城市社区书屋100%全覆盖工作目标。解决了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共11.8万户偏远地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问题,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启动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在全省69座台站发射12套中央电视节目,在17座台站发射3套中央广播节目,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县级数字影院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全省建成数字影院59家、银幕233块,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农村1村1月1场电影放映任务全面落实,“十二五”期间,全省年均放映电影14.2万场。全民阅读取得丰硕成果,首次以人大立法形式,将4月23日确定全省全民阅读日;成功举办了四届全省性的读书节活动,参与活动的群众达2500余万人次,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对培育广大群众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提升全民素质和文化品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体看,过去五年是全省新闻出版广电业全面繁荣发展的五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十二五”时期全省新闻出版广电业取得的突出成绩,既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十三五”发展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十二五”期间,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和影响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市场主体体制机制转换不彻底,多数企业尚未完全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对新闻出版广电产品生产规律、市场经济规律不完全适应,对行政资源的依赖尚未摆脱。
二是企业缺乏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和规律以及自身长远发展的深入研究,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原创乏力、产品趋同、优秀品牌产品(节目、栏目)不多、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企业核心竞争力还显不足。
三是以数字和网络技术应用为特征的新型业态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还缺乏深度融合,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与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
四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我省新闻出版广电行业龙头企业发育还不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发达省份相比存在差距,在全省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带动作用不突出,没有起到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部分领域(如新华书店)的资源整合尚未完成,行业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集约化经营、集团化发展无法实现。
五是文化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文化消费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居民的消费理念尚需引领,新闻出版广电产品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与居民文化消费需求还存在差距;市场秩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通过恶性竞争争抢资源和市场,以及盗版盗印等非法出版活动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出版广电业健康发展。
六是人才匮乏,特别是领军人才、新型复合型人才匮乏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环境和鼓励人才创新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从业人员眼界不宽、文化底蕴不够、创新能力不强成为制约新闻出版广电业发展的瓶颈。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第二部分 关于发展环境
从国际上看,一是世界经济还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各国深层次、结构性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结构调整还未完全到位、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新经济增长点尚未明朗、资源整合与能源市场争夺激烈,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国际安全环境日益激化等问题都对政治经济形势产生着深刻影响。二是国际上的大型新闻出版集团、影视集团、新媒体集团等整合速度加快,对新技术和资源的整合与垄断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领军人才的集聚使用,在推动发展方面形成了新常态。这些因素必将对新闻出版广电产业未来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需要我们沉着应对。
从国内来看,一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以及“互联网+”行动和“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为新闻出版广电业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从我省情况看,一是“十三五”时期,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特别是中央新一轮东北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出台的支持东北振兴的重大政策举措,为我省加快振兴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实施意见,将为我省未来五年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支撑。二是新闻出版广电业必须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宣传阐释、营造良好氛围,推动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提高作品质量,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注重典型引领、注重以文化人、注重制度规范,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三是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发展方式,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技术创新要耐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培育行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不断提升新闻出版广电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新闻出版广电业。
第三部分 关于发展规划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辽宁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振兴发展的总体部署,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监管为手段,以提质增效升级为发展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加强传播体系、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繁荣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发展壮大新闻出版广电产业。
二、基本原则
1.把握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新闻出版广电工作的各个方面,弘扬主旋律。
2.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内容创新为重点,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以业态创新为重点,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以集约化发展为重点,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以优势产业项目为重点,壮大产业实力。
3.科学发展。优化新闻出版广电业结构和布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妥善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把事业繁荣与产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4.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提高新闻出版广电产品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三、发展目标
新闻出版广电事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舆论引导能力,弘扬时代精神、体现国家水准、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品的生产能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能力全面提高;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闻出版广电产品更加丰富,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新闻出版广电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新闻出版广电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到“十三五”末,新闻出版广电产业实现总产出1000亿元,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进入全国前十位。
1.图书出版。力争到2020年,图书出版品种达到12000种,总印数达到120000千册,总印张1000000千印张,图书出版总码洋达到20亿元,图书出版保持平稳上升。出版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图书、精品图书比重达到30%以上,盈利能力和整体效益明显增强;力争有6种图书获得国家级重要奖项,100种图书获省级以上奖项,100种图书入选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100个项目获得国家各级扶持资助,图书出版主业繁荣,综合影响力明显增强。
2.报刊出版。力争到2020年,实现千人拥有日报130份、人均期刊消费册数3.5册,报刊出版单位资产总额85亿元,年均增长3%;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年均增长2%;利润总额2亿元,年均增长10%;新媒体及其他收入6.5亿元,年均增长20%;进入EI、CSSCI的期刊数量达到15种,进入全国各类核心期刊数据库的期刊数量达到100种。
3.数字出版。大力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鼓励倡导传统出版流程再造,促进传统出版企业提升全流程数字化出版能力。到“十三五”末,90%以上的优质传统出版纸质资源实现数字化,全省所有传统出版企业进入数字出版领域开展相关业务,具有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数字出版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4.印刷业。继续推进辽宁国家印刷产业基地建设和印刷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建设步伐,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印刷企业,到“十三五”末,产值超过亿元的印刷企业超过30家。围绕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推动印刷业与先进科学技术融合,到“十三五”期末,数字印刷产值占我省印刷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0%。推动印刷业延伸产业链,融合创意、设计元素,开发“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我省印刷业由生产加工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完善绿色印刷体系和绿色检测体系建设,推行清洁生产,争取在“十三五”期末,实现少儿读物、中小学教辅读物绿色印刷全覆盖,食品药品及票据绿色印刷覆盖率60%。保持印刷业平稳发展,到“十三五”期末,我省印刷业总产值超过305亿元。
5.发行业。构建布局合理、点多面广、覆盖城乡的出版物发行网络,打造业态多元、供需两旺、快捷高效的出版物流通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化出版物营销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省出版物发行行业的销售总额突破100亿元,出版物发行业综合实力争取进入全国前10位。
6.版权业。加强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版权公共服务形式,提高版权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版权成果的广泛应用。大力推进作品登记、著作权合同登记备案和版权质押登记的范围和数量,“十三五”期间作品登记量年均增长10%,“十三五”末年登记数量达到2.5万件。推动版权示范城市、示范单位和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十三五”时期,培育推出1—2个国家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培育3—5个全省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加强版权宣传培训,提升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
7.广电业。到2020年,广播电视全方位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和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广播综合覆盖率提高至99.13%,电视综合覆盖率提高至99.20%;省本级、沈阳和大连电视台全面实现制作和播出高清化,地市以上城市电视台实现制作高清化、主要频道播出高清化,县级(含县)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与播出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提供不低于15套免费电视节目,通过数字音频提供不低于15套广播节目,在全省14个地市市区实现辽宁卫视节目的无线数字化高清播出。“十三五”末,基本关闭模拟电视,全面实现地面电视广播数字化。推进全省市、县、乡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实现全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建立全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管理机制。力争“十三五”末,全省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数字化,县级(含县)以上城市基本完成双向化。继续开展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面向全省广播电视传统业务与新媒体业务的全方位、统一的技术监测监管系统;推动广播电视新业态、新业务发展,开展地面数字电视微波传输网络建设,推进有线、无线、卫星融合发展。以中小城镇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为重点,使电影产业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增长点,到“十三五”末,电影票房收入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全省城市电影综合收入年增长率力争超过20%。
四、重点任务
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引导人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展现美好前景。
2.加强精品力作生产,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实施“一社一品”出版计划、影视剧品牌创建计划和广播电视节目(栏目)品牌打造计划,全面提升辽版图书(音像电子)、报刊、影视剧和广播电视节目(栏目)的品质和质量。大力推动内容创新,出版创作更多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提升辽版出版物和影视剧作品的思想价值、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
3.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壮大新闻出版广电产业。精准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遵循新闻出版广电业发展规律,推进新闻出版广电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壮大传统新闻出版广电产业。以集约化发展为重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产业基地、园区建设,提升产业聚集度,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集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高新技术在新闻出版广电领域应用,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实施“互联网+”行动,打造辽宁新闻出版广电产业升级版。实施项目牵动战略,策划启动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能够优化生产布局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努力扩大新闻出版广电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唱响中国好声音。
4.实施重点惠民工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围绕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看电影等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全省现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结合我省省情和城乡差异,加快建立健全与国家指导标准相衔接的我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标准,着力提高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拓展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重点惠民工程实施效果,加大全省应急广播系统、广播电视村村通、全民阅读等重点惠民工程实施力度,推动重点惠民工程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广播电视村村通与数字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公共服务项目的融合发展,推进基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确保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机构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5.实施科学有效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法治建设,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提升依法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内容管理,做好监听监看和审查备查工作。完善现代监管体系,加强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措施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监管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加强广播电视传送、播出和制作机构管理,加大对非法电台及违法违规机构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提高对境外卫星节目接收传送、广告播出、网络出版及网络新媒体等新兴业态的监管水平。综合治理新闻报刊秩序,保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高压态势,依法退出一批违法违规报刊机构,支持新闻媒体依法开展舆论监督。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推进版权执法监管,打击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活动,整治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竞争行为。通过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市场体系。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和完善新闻出版广电业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新闻出版广电业发展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增强推动新闻出版广电业发展的责任意识,把“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使之成为全省新闻出版广电业乃至各级党委政府共同努力并为之奋斗的目标,使之成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推动新闻出版广电业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建立“十三五”规划定期检查制度和评估体系,抓好规划的落实,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2.完善产业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加大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推动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发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等多种渠道为行业发展融资。鼓励国有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推动出版、发行、影视企业交叉持股或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鼓励各种资本进入新闻出版广电领域,从事或合作从事新闻出版广电产业,实现共赢发展。
3.推进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推进经营性新闻出版广电单位转企改制,推动已转制的新闻出版广电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资本结构、组织结构调整,集聚优化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集团化发展。
4.依法加强监管。按照新时期新任务新形势新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依法实施行政许可,依法开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新闻出版广电业宏观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预报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机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争取建立健全新闻出版广电业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统计在市场监管、行业规划、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监督保障作用。
5.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团结奋进、扎实苦干、从严要求、勇创一流”的总要求,全面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推动行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抓好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行业发展领军人物。实施引智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借鉴先进省份改革发展经验和先进经营管理理念。